![图片[1]-谢林著作集:神话哲学(下卷) [德]谢林 (2025)pdf-学途宝库(学习资料网)-分享一切有价值的资料](https://wordpress-1252248877.cos.ap-beijing.myqcloud.com/2025/06/20250622080457566.png)
作者: [德] 谢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Philosophie der Mythologie II
译者: 先刚
出版年: 2025-5
页数: 376
定价: 10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谢林著作集
ISBN: 9787301360736
内容简介 · · · · · ·
神话哲学是谢林的又一个纯粹创新,也是其后期哲学的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至于启示哲学则相当于这些思想在基督教阶段的延伸)。在这个宏大的构想里,谢林一方面依据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借助概念演绎,呈现出一个将所有古代文明囊括进来的一以贯之的历史进程。因此谢林的神话哲学既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人类意识的“逻辑学”,也可以说是一部以神话为例而展示出来的“精神现象学”。
谢林的《神话哲学》(上下卷)分为“一神论”和“神话”两个部分,其中下卷讨论最成熟的神话亦即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和希腊神话。
谢林延续了上卷的思路,在深入阐述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和希腊神话的典型的三神结构时,尤其关注狄奥尼索斯作为第二位神的种种表现,进而在潜能阶次学说和大全一体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普遍的狄奥尼索斯”或“三重狄奥尼索斯”的概念。在希腊神话里,这个概念在与“神话”相对立的“神秘学”中得到完成,象征着神话的终结和向着基督教的过渡。
尤为重要的是,谢林专门用两章的篇幅详细讨论了中国民族的“非神话性”,对中国文明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洞见,指出了中国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这些洞见构成了谢林的历史哲学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根本区别,对于中国学者反思自己的文明传统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 录
第二卷 神话(续)
第十六讲:弗里吉亚神话中的库柏勒
第十七讲:埃及神话中的奥西里斯-提丰
第十八讲:埃及的一神论宗教
第十九讲:埃及的三个诸神序列
第二十讲:印度神话中的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第二十一讲:《吠陀》的神秘主义和印度的各种哲学体系
第二十二讲:从《博伽梵歌》看佛教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第二十三讲:中国的绝对非神话性在其政治制度中的体现
第二十四讲:中国的绝对非神话性在其语言和文字中的体现
第二十五讲: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和希腊神话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六讲:希腊神话中的卡俄斯和雅努斯
第二十七讲:希腊神谱的分期以及神话和神秘学的区别
第二十八讲:希腊神话中的人性因素
第二十九讲:希腊的整个诸神世界与宙斯的关系
搜索引擎收录状态
- 百度: 未收录
- 谷歌: 已收录
- 必应: 已收录
- 搜狗: 已收录
- 360搜索: 未收录
- 头条搜索: 未收录
- 神马搜索: 未收录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