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富有实践属性的行动者哲学,其理论的旨归在于以理论的方式阐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可能性条件。这一思想的形成需要借助于法国唯物主义与德国观念论的有机结合,从而塑造了马克思思想与法国思想的内在精神契合。但这个带有法国哲学底色的马克思思想在19世纪法国思想界的传播却阻力重重,其根本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其一,马克思思想作为一种行动纲领,被法国思想界视为其固有思想传统的直接继承者,因此丧失了其固有的原创性;其二,早期的法国马克思主义者以一种较为粗陋的方式阐发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属性。而拉法格与饶勒斯有关唯物史观的一次针锋相对的学术争论充分体现了法国唯物主义者、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这种歪曲。
关键词:唯物主义 实践 能动性 唯物史观
作者简介:夏莹(1975~),山东济南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当代激进左派思潮。
文章摘录
马克思思想从其诞生到传播,都与法国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马克思思想形成的早期,法国的唯物主义以及相应的革命思想决定性地影响了马克思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但随着马克思将理论的视域转向了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似乎逐渐远离了法国思想的基本属性——因为政治及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对于法国思想家而言总是处于一种边缘地位。同样,法国思想家们在马克思在世时以及随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之内都未能真正认真地对待马克思,这一情景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渐得到了改观。由此带来了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与法国思想有着诸多内在精神契合的马克思思想为何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无法得到法国思想家的关注?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马克思最初无法进入法国可能是因为他与法国流行的诸多富有行动力的激进思想太过相似,以至于法国人一时间还无法辨认出“马克思的伟大”。其次,马克思思想在其早期传播当中被以某种方式所扭曲。对这样两个原因的概括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审视视角:一种审视视角着力于马克思思想对于法国思想的吸纳,另一种审视视角则立足于马克思的思想在法国的传播。当我们试图阐发马克思与法国哲学相遇的方式及其影响,我们需要同时包含着对这样两种视角的共同关注。
一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形成:法国唯物主义与德国观念论的有机整合
马克思的哲学属性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也即意味着富有行动指向的哲学,他与那些仅仅作为一种旁观者的理论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马克思而言,作为解释世界的哲学(旁观者的哲学)将满足于用抽象的思辨观念来构建一个预成性的理论体系,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实践哲学,则更关注于通过行动改变当下社会现实所构筑的可能性条件。但作为行动者的实践哲学形态究竟该以何种方式展开自身,的确是一个难题,因为它一边拒斥着哲学概念的抽象性、思辨封闭性,一边却也不得不运用概念来阐发其实践哲学的本质。这样一种哲学形态是如何可能的?马克思在其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阐发路径和切入点,以在两者之间探寻平衡关系。而对法国唯物主义的系统研究,显然为这样一种哲学的建构提供了理论的灵感。
试图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首先需要建基于唯物主义之上。但唯物主义对于18世纪的德国来说是新鲜而时髦的,但绝不是深刻的并需要思辨哲学家认真对待的一个流派。它让人产生的联想总是粗陋的,正如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的论断,唯物主义似乎完全漠视人的独特性。对于当时的思辨哲学家——一群被马克思称为批判的批判者的人们,如他曾经的战友布鲁诺·鲍威尔——而言,唯物主义,特别是法国的唯物主义,不过是斯宾诺莎主义在法国的复兴,带有形而上学的特质。
详情添加微信xxwan48; 开通vip会员,全站资源尽情下载; 加入本站vip,无限下载本站各大机构内部资源:年会员198,永久会员298;加入代理可立即拥有一个和本站一样的全自动赚钱网站,本站站长微信xxwan48
暂无评论内容